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
文章于 2018年1月6日 被检测为删除。
查看原文
被微信屏蔽
其他

性少数群体如何应对歧视与暴力事件?

2017-12-23 发声小组 北京同志中心


上周日12月17日晚,一对女同性情侣在The Nest餐厅遭到殴打。


当事人张女士回忆,自己在女厕所内被餐厅一名女性经理(经查系餐厅运营主管)误认为是男性而遭到驱赶。误会发生时,张女士表示了自己是女生,有使用女厕所的权利,对方仍然叫喊道:


“像你这种不男不女的人我见多了。”


之后有至少6位餐厅保安进入洗手间,对另外一位当事人袁女士进行殴打。当事人随后报案,经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验伤及检查,初步诊断结果是:


袁女士脸部、额顶部、眼睛、后颈部、颈椎、双上肢、下肢膝部等全身多处部位遭受不同程度的外伤,伤势严重,且正常活动受到影响;张女士头部多处部位遭受外伤。


事后,张女士和袁女士要求The Nest餐厅道歉并赔偿医疗费、护理费、个人物品损失费等。


至今,餐厅方面没有正式回应。


   

近十年来,性少数群体在中国的社会能见度与公众接受度都在不断提高。然而,在家庭、校园、职场、媒体等现实生活场景中,性少数群体依然容易遭受各类不平等对待,其中更不乏形形色色的偏见歧视、冷热暴力等等。当歧视和暴力事件不幸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时,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?


冲突发生前


     在当下中国,性少数人群仍未获得充分的理解和尊重。人们普遍缺乏SOGIE(即性取向、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)多元平等的观念,且或多或少都存在种种偏见。而这些偏见观念,容易被某些特定的情境和矛盾所激化、升级为歧视和暴力事件。那么,我们要如何警惕和化解那些“可能恶化为歧视暴力”的矛盾冲突呢?

对事态的分析判断

觉察到对方的不公平对待后,可婉言向其表明自己利益受损的事实,并通过交流对话了解对方行为背后的意图。如果对方是心存偏见有意为之,则须分外警惕。

尽量保持冷静克制

当遭受不公平对待时,请尽可能保持冷静克制、密切关注事态发展,以便在后续的种种交互中迅速作出合理有效的应对。愤慨激动或畏缩害怕都无益于调解双方矛盾。

化解而非升级矛盾

冲突情境下须谨记一点,即我们的目的并非说服他人扭转偏见、或惩罚对方出一口恶气,而是最大程度上化解冲突、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。因此,请尽可能通过沟通交流来化解矛盾,如有必要可暂时回避、交由第三方公权力(如派出所)来调停矛盾。切忌因一时意气而主动升级矛盾,使事件进一步激化发酵。

阻止对方的进一步过激行为

如果对方有言行过激的倾向,可以:

  1.    指出事件和解的可能性,表明双方仍有理性对话的余地,而无需激化矛盾、两败俱伤;

  2.    直言对方行为态度中的不合理之处,并联系名誉、道德等社会规范,指出其行为存在道德成本;

  3.    说明双方的情景角色与权利边界,指出过激行为可能造成后果、且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;

  4.    阻止对方的同时,也是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克制、切勿意气用事。




冲突进行时

     

    如果矛盾不可避免、或对方已经作出(言语或肢体上的)侵犯行为,我们就需要在冲突中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安全、并留存力量等待事后反击。

你不应承受不公平对待

遭受歧视暴力时,切不可因自身的性少数身份感到自卑自怜,甚至忍气吞声、默默承受。性少数身份并没有任何“见不得人”的地方,更不可能使对方的歧视暴力正当化 —— 处于自我认同期的青少年朋友,尤其需要明白这一点。如果我们自己都不重视自身权益、不主动发声反抗,别人即使想伸出援手、也只能“哀其不幸、怒其不争”。

迅速而正当地作出反应

如果受到言语辱骂攻击,可录音取证、同时据理力争,但切忌故意挑衅、人身攻击等进一步激怒对方的行为。

如果遭受肢体暴力,可通过正当防卫予以反击、制止对方的暴行。缺乏防卫训练的人,可考虑随身携带防狼喷雾、电击器等小型防卫器具。如双方力量悬殊、或事态恶劣不受控制,请及时寻找遮蔽处所、撤离回避,切忌一时冲动、以卵击石。

寻求他人帮助

如果现场有同伴、或事件无关的第三者,须尽可能地寻求其帮助,如请其报警、录像取证等等。

寻求公权力介入

如发生恶性暴力冲突,请及时打电话报警、或联系附近派出所,寻求警方介入处理。如果事前能预料情态的恶化,可直接前往派出所调停矛盾,避免口头冲突升级为肢体暴力。

及时取证

通过拍照/录像/录音等手段及时取证,并留意四周是否有监控摄像头,是否有事件无关的第三者见证了事情的前因后果。


冲突发生后

     

     在事件发生后,我们需要及时处理好自身的生理/心理创伤,并借助法律、媒体、舆论等各方面力量为自己“讨回公道”。

及时处理自身伤势

如果在事件中受伤,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,并留存相应的医疗记录和费用凭证。

注意留存相关证据

须留存好事件的现场照片/录像/录音、文字描述、消费记录凭证等。及时联系事件的第三方证人,或返回事件发生地调取监控录像。

上报监管机构

如果是校园欺凌事件,可及时上报老师、学校或当事人家长。如事件处理不当,可直接上报当地教育部门。

如果是消费/医疗/教育等专门领域的纠纷,可以通过政府部门或相关机构(如消费者协会等)进行投诉维权。

如果对处理结果存异议,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,亦或直接向法院起诉。

咨询有关法律服务

如果歧视暴力事件与性别或性倾向有关,可通过电话、微信、微博等方式咨询当地LGBT公益组织(详情可参考文末)或LGBT友好的法律服务机构,在其帮助下通过法律途径维权。


充分利用媒体力量

如果当事人有意愿,可整理好事件的有关证据,充分利用媒体平台的力量来提高事件的曝光度与影响力,并籍此机会,敦促涉事机构或有关部门及时作出处理。

如果歧视暴力事件与性别或性倾向有关,可联系LGBT公益组织(如北京同志中心)、请求借助其媒体影响力进行发声。

自我调整与心理恢复

在后续维权的同时,也需要尽可能地调整自身心态和情绪,维持自己正常的生活与工作。如果事件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心理损伤,可寻求亲友的情感支持、或接受专业心理咨询服务的帮助。


每个人不论性倾向、性别认同或性别表达,都应该能够独立而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,不受无理的阻碍与干扰,尽情绽放个人光彩、实现自我价值。即便不幸遭遇了歧视与暴力,你依然可以坦然应对、充分发声、并维护好自身权益。经历风雨的洗礼,彩虹只会更加鲜艳。


部分LGBT公益机构的联系方式:

  • 北京同志中心

官网:www.bjlgbtcenter.org.cn

微博:@北京同志中心 

电话:86-010-64466970

  • 同语

官网:www.tongyulala.org

微博:@同语CommonLanguage 

电子邮箱:tongyu.org@gmail.com



作者: 桔子猫/逆鳞/云

编辑:DY

发声小组成立于2017年夏天,是中心目前最年轻的小分队。

小组成立的初衷是协助中心应对突发舆论事件,就事件进行分析及写作,发出社群的声音。

成立以来,小组已经发表《性侵中的男性受害者如何自救》、《出柜从来不是一件自己的事情》、《欺凌和我无关吗?》及《不是直男,就不会直男癌?》等文章,并成功投稿“谈性说爱”等外部新媒体平台。

当下,小组已经超越了最初的应急职能,形成了针对性别/性少数议题的常规探讨和写作。

您的赞赏

将为LGBT社群带来更有价值的下一篇文章

选好赞赏金额,长按二维码识别喔




【文章精选】

志愿者聚在一起在干什么?

我们都是潜在的被感染者

同性伴侣遗产利益怎么维护?

这里的同性婚姻合法啦~|同运星期

喜欢上一个人,还是喜欢一个人

喜欢上你时,我是最孤独的

中国跨性别群体生存现状调查报告圆满发布

2017中国跨性别群体生存现状调研推广捷报

我们的发声|带你走近跨性别

与跨性别男票的二三事

喜欢一个人的痛

变成女人,我才找到自己


【活动推荐】

巴黎台北性别流动影像展

爱是龙卷风,你被它卷起过吗?

免费HIV快速检测,戳我

每完成一份MSM问卷,您会为中心捐助10元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